OK,明白了,谢谢。
现在恶意客户端在疯狂的刷流量,而且已经开始伪装客户端,bc自带的屏蔽功能有限,现在解决办法基本只能靠外挂其它程序来进行屏蔽,但是bc的api又几乎不可用,迫切需要api来使用屏蔽程序,大佬可以优先开发出一套比较完善的api吗?如果bc能把api做出来几乎是最好用的bt软件了。其实bc没有完善的api一直是个痛点,导致很多自动化的程序无法适配bc,真的希望大佬能考虑考虑
webUI中的 peer ID 列显示存在问题
peer ID 不显示 而状态信息则跑到了 peer ID 列中
在wiki帮助页面有详细的api使用说明,已经有好几套基于比特彗星开发的小程序了
不过在web UI中却预留的显示的位置
而且显示存在一些问题 似乎没有完全做好?
我看了下并没有控制客户端以及任务相关的api啊,无法通过api来拦截某个用户,总之bc的api几乎不可用,只能查询少量信息
ban 用户的话可以依靠系统防火墙 运行防火墙命令 添加规则
至少彗星的webUI能看看任务信息
目前BCwebUI的主要问题是不方便外置程序控制
其没有直接的参数请求接口
所显示的是一整个HTML文件 建议增加专门的接口以方便其他程序调用
谷歌推出新的压缩引擎,什么时候支持下zstd
版本 123.0.2420.97 (正式版本) (64 位)
已经默认支持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zstd
压缩CPU效率是br的三倍
https://chromestatus.com/feature/6186023867908096
不如追加個條件,全部任務暫停下,馬上更新積分
很好的建议,支持
给你提供一个思路,下面这个函数可以实现添加torrent或是magnet任务
bitCometAddTasks(sourceType, tfFile, savePath)
btTorrentHeader =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application/signed-exchange;v=b3;q=0.9’,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en;q=0.8,en-GB;q=0.7,en-US;q=0.6,ja;q=0.5,da;q=0.4,zh-TW;q=0.3’,
‘Authorization’: ‘’,
‘Cache-Control’: ‘max-age=0’,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Length’: ‘’,
‘Content-Type’: ‘’,
‘Host’: f’{localhost}:{port}‘,
‘Origin’: f’{localhost}:{port}‘,
‘Referer’: f’{localhost}:{port}/panel/task_add_bt’,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3.0.5060.114 Safari/537.36 Edg/103.0.1264.49’
}
Authorization用工具查找一下
URLMagnet = f’{localhost}:{port}/panel/task_add_magnet_result’
URLTorrent = f’{localhost}:{port}/panel/task_add_bt_result’
if sourceType.upper() == ‘MAGNET’:
magnetLink = ‘magnet:?xt=urn:btih:’ + tfFile
bitCometMagnetData = {
‘url’: magnetLink,
‘save_path’: f’{savePath}’
}
r = requests.post(URLMagnet, data=bitCometMagnetData, headers=btMagnetHeader, timeout=30)
elif sourceType.upper() == ‘TORRENT’:
torrentFileData = open(tfFile, ‘rb’)
payload = {
‘file’: (‘torrent_file’, torrentFileData, ‘application/zip’),
‘save_path’: (f’{savePath}')
}
torrentFileMPE = MultipartEncoder(payload)
btTorrentHeader[‘Content-Type’] = torrentFileMPE.content_type
btTorrentHeader[‘Content-Length’] = str(torrentFileMPE.len)
r = requests.post(URLTorrent, data=torrentFileMPE, headers=btTorrentHeader, timeout=30)
发现 在線时间 的 起算点,
好像不是 每天的 0 点 0 分 ?
老美开发的软件,历史以来一直用的是UTC时间,也就是中国时间早8点
但是 我查資料:
原作者 冉宁煜
开发者 BitComet开发团队(上海柯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不是 老外 的 軟件.
现在ai都比较喜欢胡说八道,查到的资料不能一概无条件全信,特别是维基百科这种非权威人人可编辑的胡乱造谣,然后被ai采集后大幅转发到搜索引擎的百度知道,一搜结果看到人人都是复制粘贴一样的内容回复赚百度积分,实际上真正的答案还是得去求证的
包括维基百科上面说的eMule ed2k不遵守GPL协议,没有对eMule开源,然而比特彗星一直是开源的,可以在archive世界图书馆翻查2010年的页面快照,开源协议可参考: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GNU Licenses - GNU Project -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至少从我的了解来看只是现在有一位会说中文开发者在参与其中的开发,应该确实是国人,不然反馈问题沟通开发想法来说过程不可能交流起来这么顺畅,开发团队主要人员本身是美国的
包括比特彗星提供的中文wiki文档都是后来才有的,都是从英文原文翻译过来的文档
这是位于美国比特彗星开发团队的全部成员,wxhere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不能一口就咬定这软件是中国开发的
Staff Directory - Comet Forums
从卡巴斯基2021年9月公布的权威统计数据来看,此份数据报告统计了100w-1000w日活跃用户
在中国地区使用比特彗星人数也是最少的,比特彗星在中国使用者仅占比全球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