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现比特彗星与迅雷有何关系

感觉是和PT有比较大的关系 如果只是BT的话 有些问题就根本不是问题
PT方面主要是第1、2

1.DHT网络问题
在远古版本会对 私有种子错误的启用DHT 那时DHT才刚问世

2.tracker 汇报数据不准确
这个说法似乎出现的更早 早在BC的维基百科页面被创建的时候就有
而完全解决似乎就比较晚了

3.eMule插件问题
其中又可以分为 插件不开源和吸血问题
有一种说法是开源的源码和实际使用的版本不相同
不过目前缺乏直接的证据

吸血问题主要讲的是被 eMule Xtreme Mod 反吸血屏蔽的问题
这个确实是真的 在源码中发现了用于屏蔽比特彗星emule插件的字段

不过eMule的DLP反吸血其实非常简单 本质就是一个黑名单
检查已经连接用户的客户端名称 用户昵称 等 是否在黑名单中
若命中则进行屏蔽

这也意味着可以通过修改客户名称和用户昵称的方式来规避
有趣的在黑名单中的BC emule 插件客户端名称 和现在的似乎不一样
可能在过去更换过版本

但现在emule网络早就衰落了 这个问题其实也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关于上述内容的依据详见:链接


接下来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就是分块填充文件
这个东西其实官方wiki上有明确的说明:链接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出现的太早 有可能是彗星首创的 其他客户端并不支持
导致会下载这些无用填充文件 从而浪费带宽 在过去那个低带宽的时代

其实这个填充文件对应的BEP规范 不过这个规范2016年才被创建
而且直到现在还是草稿状态 链接
好在绝大部分的现代BT客户端在事实上已经支持 BEP47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分块填充文件的名字

_padding_file?如果您看到此文件,请升级到BitComet(比特彗星)0.85或以上版本

如果只有padding_file这个两个词 也许情况就会不一样了


最后就是这个和迅雷的关系
有人认为“比特彗星是受迅雷控制的,是邪恶迅雷的仆从”
其来源基本都指向了这一篇个人博客:链接
其中就有 帖主提到的商标问题

而在这个博客末尾做种提出了三点疑问:

……但是也有几点难以解释:1、为何使用个人签名而非公司签名;2、这一BT工具非常受欢迎,对公司而言应当是巨大的声誉,为何没有进行宣传?
在正文的最后,提一件更有趣的事情。Bitcomet和Bittorrent的部分商标掌握在千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手中,而其为迅雷的全资子公司。

在考古方面的发现其实可以解答这前两个问题
至于商标的问题 帖主已经说过了

考古发现比特彗星在早期使用的确实是公司签名
至少从0.99版本开始比特彗星使用 “Comet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作为签名

直到1.35和1.36版本变成了“Shuang Wu” 这个似乎是一个人名
再后面的版本就是“Xing Wang”了

结合1.36 1.37 版本之间一年左右的更新间隔期

以及在网友帮助下找到的 2013年企业信息中认缴出资信息 链接

得出的结论是:比特彗星曾作为商业软件开发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转为个人开发
其可以解释签名的变化以及没有宣传的原因
而且比特彗星官网简体页面的更新日志也停了在了1.37

进行验证也很简单下载旧版本查看签名即可
旧版本官网上依然可以下载:链接


其实还有一个长效种子是否吸血问题
这个其实都可以单开一章讲了

3個讚